前幾天我的信箱來了一封信件,是來自交大傳播與科技學系大一學生,想要訪問一下3D玩家對於3D立體電影的觀點。當時我雖然有一點點驚喜,但也跟同學表示「我只是個愛看3D電影跟打3D電玩的人」,這樣的採訪有代表性嗎?不過後來想想,其實台灣也沒有3D電影的問世,要找「專家」也無從找起吧,況且也只是大一的報告,應該是還好,所以經過了同學的同意下,把這篇不太專業的採訪(感想)與大家分享:
Q1:3D電影技術的成熟是阿凡達能如此賣座的原因之一,你認為除了這點,還能讓阿凡達暢銷全世界的原因有什麼?(請詳述原因,也順便說它其實還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)
A1:主因應該是環保、反戰的核心劇情取勝,加上3D的效果恰到好處,不會讓人看了覺得「賣弄技術」,大家也能感受到電影的真實內容,獲得世界一致的肯定。至於是否有要改進的內容,我覺得已經算是立體電影的典範,不過若能偶爾「服務觀眾」一下,例如飛龍會飛出畫面的效果有做出來,或許會更有娛樂性。但這樣會不會又落於「賣弄技術」的俗套呢...
Q2:3D電影有許多和2D電影不同的技術,例如:讓畫面看起來更廣闊、更能表達景深的效果、彷彿置身其中的感受等等,你認為未來的3D電影會不會呈現「只有聲光效果,而不注重深度」的趨勢?或是你會不會認為這只是一種風潮,3D電影是否有可能面臨困境?請陳述你的觀點和分析。
A2:3D電影的深度問題會是很嚴肅的問題,不過目前美國的商業片看起來都沒有這樣的負面效應,反而是未來其他國家所推出的3D立體電影(例如台灣)因為初期掌握了3D效果,是否會僅重視聲光效果,而迷失製作重心,甚至會因為3D設備過於昂貴,只好減少電影演員、取景、劇本等預算,這還需要觀察。
Q3:對未來3D電影在台灣是否有機會發展的看法。
A3:我曾看過一篇報導,指出詹姆士科麥隆,為了拍攝阿凡達砸下了2億5千萬美金,其中5百萬是立體攝影機的設備費用。3D電影設備應該是非常非常昂貴的,也還不普遍,這樣很直接的就威脅到了預算資源極為匱乏的台灣電影產業。不過我不是電影人,只是由一個3D愛好者(電影外行人)表達我的擔憂。
Q4:最近許多科技業者都有發展3D投影機的計畫,想必3D電影進入家中的時代已不會離我們太遠了,但這也代表了民眾進入電影院觀看3D電影的機會勢必會大減。你對此有什麼看法?或是認為可能會有什麼解決的辦法?
A4:目前我已經親眼玩過了兩、三種立體設備了(立體筆記電腦、立體螢幕),立體投影機有在電腦展看過,不過立體3D影片卻遲遲沒有上市,相信電影公司也擔心太早釋放3D光碟到市場,會讓好不容易升溫的電影票房遭受打擊,所以短期內應該還是3D電影熱, 3D立體設備冷的情況吧~
大家覺得我的觀點是否正確呢?其實題目還蠻有趣的,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喔~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